国外社会科学

综合新闻

上海社会科学院汪怿:未来30年,如何做到不缺人

来源:国外社会科学 【在线投稿】 栏目:综合新闻 时间:2020-11-11

未来30年,如何做到不缺人才

--汪怿在上海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系列专题研讨会上的演讲

□现在(2015年)以及将来(即将诞生)的青少年和儿童,他们不是当下未来议程的决定者,却马上会逐渐成为未来议程的践行者或者创造者。他们大部分人正处在高中、大学阶段,还有一部分已经进入工作岗位,贯穿未来30年之中,起到承前启后作用,是未来的真正决定者

□未来发展进程中,最具有竞争力的职业,是那些美国学者理查德·佛罗里达指出的提供“创造有意义的新形式”的工作、职业或者岗位,他们是现代社会的思想先锋,他们也可能利用广博的知识体系来分析问题,用别具一格的方式应用或结合常规方法因地制宜地来解决问题。也或者,最受欢迎的职业是可以“5个C”--Computing(从事电脑工作)、Caring(关爱)、Catering(提供饮食及服务)、Consulting(顾问)、Coaching(指导)

□未来人才工作的轨迹,将可能是塔米·埃里克森所说的“钟琴”曲线。这意味着,未来人才将获得比传统曲线更为灵活的工作生活,同时包含了比减速曲线更富有成效的生命周期,它包含了更为灵活的工作选择,为能量的消涨创造了更大可能

思想者小传

汪怿 教育学博士、公共管理学博士后,上海社会科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研究所研究员、上海社会科学院人力资源研究中心副主任。中国人才研究会人才学委员会副秘书长、常务理事。曾主持中央人才办、人社部、国家外专局、上海市哲社、市政府决策咨询、市软科学等课题十余项。参与《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》、人才创新20条等有关专题研究,执笔《上海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(2010-2020年)》。研究领域主要涉及人才发展战略、创新创业人才政策、人力资源服务产业政策、职业资格管理。

未来30年,人才建设是一个不可回避的话题。经济社会的发展,归根到底是人的发展,人才决定竞争力,已是不争的事实。未来30年,人才形态是个什么样子,我们又需要在哪些方面抓紧加快人才建设,为上海的改革创新和发展进步提供坚实的动力,我想就此谈谈自己的看法。

新千年世代是怎样的一代

从今天开始的未来30年,人才究竟在哪里?因为找到这一群体、开发好这一群体,直接决定着城市发展的未来,国家发展的未来。

我们不妨把从现代开始到未来的人群分为三类:一是现在(2015年)的老年人,他们是走向我们未来的奠基者,以过去的奉献奠定了我们今天走向未来30年的基础。二是现在(2015年)的中青年,主要指已经从学校毕业、尚未退休的群体,他们是今天社会的中坚力量和骨干主体,同时,他们今天的努力决定了从今天到未来30年发展行进的方向及未来发展的形态,是走向未来30年的决定者。三是现在(2015年)以及将来(即将诞生)的青少年和儿童,他们不是当下未来议程的决定者,却马上会逐渐成为未来议程的践行者或者创造者。这一群体,大致出生于2000年前后,因此也被称为新千年世代(the new millennium),他们大部分人正处在高中、大学阶段,还有一部分已经进入工作岗位,贯穿未来30年之中,起到承前启后作用,是未来的真正决定者。

决定未来30年的新千年世代,具有以下特征:

一是技术控。新千年世代是精通技术、能够在工作中灵活自如地运用技术的一代人,他们是“原生数字族群”的第一批新人类,他们花在各种电子设备的时间已经比待在教室的时间还长,对新技术特别是数字技术是他们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。宽带、智能手机、社交媒体伴随着他们的成长,离线交往、虚拟社区是他们人际交往主要方式,他们运用网络研讨会和在线技术传播信息、进行学习,也因此,他们的“朋友”遍布天下,尽管新千年群体并不尽然知道他们“朋友”到底如何。

二是全球族。新千年世代一出生就生活在全球化的时空之中,享用着来自世界各地的食品或货物,在虚拟网络的朋友可能在世界上可以连接上网络的任何一个地方。因此,他们将是更加全球化的一代人,比较关心世界各地发生的事情,对国外的知识也比较丰富,具有强烈的海外工作的癖好,对差异有着更加深入的认识,也有可能更理解他人的观点。

三是重平衡。对新千年世代而言,工作尽管重要,但工作并非一切。就个人而言,学习和成长是第一位的,灵活的工作时间排在第二位,现金收入排在第三,显然,工作中最关注的就是学习和培养能力的机会。与此同时,这一群体可能关注家庭,并努力实现工作生活的平衡,他们重视作为父母的责任,愿意多花时间陪自己的孩子,父亲想在孩子的培养中扮演更加积极的角色。

上一篇:甲骨文董风云:社科书的韭菜是最难割的 下一篇:没有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