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中国,只要你生而为女,你就一定会成为别人口中的“剩女”,或者在成为“剩女”的路上,年纪是问题,不婚是问题,更有齐天大“剩”、斗战“剩”佛这种封号,让不婚这一非常私人的选择,成为人们口中戏谑的话题,甚至成为一种“社会问题”。
可你有没有想过,为什么这个问题仅在亚洲或者更多的是在中国出现呢?为什么像美国这样的国家没有“剩女”呢?
难不成人家美国姑娘,一到了适婚年龄就可以凭借某种力量,超自然解决婚姻问题吗?
在中国,同龄的男生,甚少有被称为“剩男”,但女生却被大呼“剩女”,何为“剩”?被选择后留下来的。美国之所以没有“剩女”,首先就是因为,人家美国姑娘从来不被动选择,不是待价而沽的商品,而是和男性拥有相同的权利,可以平等地选择自己伴侣。
“这样的条件,你还有什么好挑剔的”,相信这句话是很多被逼婚的女性一定会听到的话,看似是挑剔,实则是一种对被选项的质问。
记得闺蜜26岁的时候,在父母的安排下,她去和一名退伍军人相亲,在接下来2次的见面后,男方便积极地想要和闺蜜确定关系,甚至在聊天时开始计划以后的结婚事宜。
可是就在这仅仅2次的见面里,闺蜜觉得和男方没有什么共同点,至于为人处世和原则三观更加不可能在短时间内看出来,所以她很犹豫,不想这么草率决定两人的关系。
就在这样的情况下,闺蜜母亲开启神助攻模式,不断催促确定关系,并且在几次无果之后,甩出了逼婚金句:“这样的条件,你还有什么好挑剔的”。
显然,在母亲心中,她的女儿对于这样的男方条件来说,是所谓的上嫁,潜意识里已经把女儿置于被选择的位置上。这样的情况,在像美国这样的海外国家就肯定不会出现,首先,美国不存在所谓必须要结婚的观念,他们更崇尚自由,注重遵从内心,年过40尚未结婚的大有人在,但父母不会催促儿女尽快结婚,更加没有权利干涉儿女正常交友。
年轻人有着自己的爱好和圈子,会自行举办各种不同主题的聚会,朋友带朋友,自然而然地认识新朋友,拓宽自己的圈子,而通过聚会结识另一半仅是锦上添花而已。
其次,海外国家的男女双方会根据对方的兴趣爱好、谈吐等来判断对方是否适合自己,注意,这里的判断是相互的,不是单纯地被选择。
还记得风靡我国的相亲节目吗?一个男嘉宾面对24个女生进行选择,而且仅仅通过外貌,就在第一轮选出心动女生。虽说女生有一票否决权,但无形之中,仍旧把女生放在被选择的位置上。而且凭着短短不到15分钟的见面和沟通,就可以判定对方是否牵手成功,真的是再草率不过了。
此类的相亲节目,虽说有夸张的因素在,但其中也蕴含了大量的实际情况作为基础,被选择的地位,决定了女性在婚姻关系中的劣势,男性作为主导方“筛选”女性,才会有“剩”这个字的产生。
再来看看女性为什么会“剩”,也就是男性的“筛选”条件是什么。
还是那个闺蜜,在多次相亲无果之后,也许是年年面对亲戚们的轮番压力,闺蜜的父亲在一次谈话中说出了,“对于我来说,你这个年纪不结婚,是件很丢人的事情”。
美国有一部讲述4位单身女性的故事,曾经在1998年首播,这部剧的名字叫《欲望都市》。在剧中,有关女性择偶、事业、家庭、爱情、友情等等一系列问题的讨论。
有专注写作,与男友长期同居的;有始终不婚,身边男友更换频繁的;有向往婚姻,做个好老婆好妈妈的;有家庭事业兼顾,积极进取的。
这部剧里涉及到女人这一生都会面对的问题,唯独除了女性年龄之于婚姻的劣势,之所以不在讨论之列,是因为在他们的观念中,女人的年纪本就不是婚姻关系的重点。
可这部98年就已经首播的电视剧,放在今天的中国依旧还是属于先锋话题,不被大多数的人们接受。
在某音上,有一票红娘,每天一副苦大仇深的样子在教育女性,其中,首要被提及的就是一句话“一旦到了30岁,就一定要在择偶条件上做出让步”,说白了,随着年龄的增长,女性的年纪就是弱势,即便是学识修养、为人处世统统好的没话说,也会一句“人家肯定选年轻的”被无情地筛掉。